返回

“75年·75人”|“他在烈火中永生!”

1992年10月12日,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各界人士集会,纪念抗美援朝邱少云牺牲40周年,重修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和邱少云青铜塑像同时落成。

讲述人

王成金,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第9任馆长,铜梁区文联副主席。

“儿子,你知道吗,这条小河对岸,有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20世纪60年代,还是孩童的王成金从父亲口中得知,革命烈士、伟大的志愿军战斗英雄——邱少云的故居,就在河对岸。从那时起,英雄精神的种子,在王成金心中生根发芽。

从幼年时听说邱少云的事迹,到1987年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工作,再到如今退休后继续弘扬邱少云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有缘”的王成金,一生都在守护、传承邱少云的精神力量。

不朽英雄

1926年,旧中国风雨飘摇。

这年,邱少云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今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9岁时,父亲被船老板杀害;11岁时,母亲病逝。此后一直到23岁,邱少云都在放牛、当帮工、在饭馆跑堂等,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邱少云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先后当过马夫、伙夫。在这期间,只要饭做得慢了一点,他就得吃几鞭子;长官心情不佳,他就得挨顿揍。旧社会、旧军队,让邱少云受尽折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49年12月,“刘邓大军”取得了成都战役的全面胜利,邱少云喜迎解放,随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这时候,邱少云在铜梁的家人分到了田地,翻身做主人,他也在军队里一边参加训练,一边接受教育。解放军大家庭的温暖,与旧军队的野蛮残酷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的烽烟飘到了祖国边境。为了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毛泽东同志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志愿军战士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到异国他乡作战。

邱少云响应号召,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志愿军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展开激烈争夺,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攻击敌军盘踞的391高地。10月11日,为了缩短攻击距离,邱少云与加强营500多名志愿军战士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只待次日发起突袭,夺取高地控制权,完成战斗任务。

10月12日中午,几名敌人突然下山巡逻。

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我军炮兵向这几个敌人开了一炮,打得他们仓皇地跑回指挥所。片刻后,敌军战机袭来,向周围盲目投下几枚燃烧弹,其中一枚落在了距邱少云潜伏的草丛约5米处,滚滚火舌立即点燃茅草。为了避免暴露目标,确保500多位战友的安全、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邱少云凭借自己的钢铁意志,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任凭烈火烧焦全身也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2005年,我曾到湖北建始拜访邱少云的战友郑世聪老人。老人回忆,邱少云潜伏的草丛10米左右的坡下,有一条小河沟,邱少云只要翻滚进河沟扑灭身上的火焰,就能幸存。”王成金说,“可邱少云没有这么做。郑世聪与其他战友,看着邱少云被烈火吞没,眼里噙着泪水,却也不敢说一句话,更不敢离开潜伏地前去营救。他们强忍悲痛,眼看着战友牺牲。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完成了后续战斗任务,让红旗插上了391高地。”

邱少云牺牲后,为了表彰他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邱少云所在军党委根据他生前意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次年6月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在391高地石壁上刻下:“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群众真情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传到四川,立即在烈士的家乡引发强烈反响。

在四川省委的支持下,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开始修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其中,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赵树同带领学生,创作了水泥材质的邱少云烈士雕像。

1962年10月12日,邱少云牺牲10周年之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书画名家先后为邱少云纪念馆题词赠画。

开馆后,各地群众纷纷前来参观、纪念。“许多铜梁群众从距离较远的乡镇步行过来参观,有的单程就要步行20多公里。”王成金回忆。

在王成金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和几位同学,天不亮就从村小学出发,步行25公里、5小时,来到位于铜梁城区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当时,我们几个小孩脚上都磨出了大水泡,也忍着疼痛继续走。来到纪念馆,了解到先辈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说:‘邱少云真了不起!’”

“当时,5分钱一张门票,每年都要卖出去几十万张。”王成金说,人民群众对英雄的感情是热烈而真挚的。

到了1991年,纪念馆开馆已近40年。馆内许多设施老化,特别是邱少云纪念碑和烈士雕像几十年来风吹日晒,部分结构发生破损。当时,各界群众纷纷向纪念馆提出请求,希望修缮纪念馆有关设施,维护烈士形象。

为此,时任纪念馆馆长杨建国多方奔走,呼吁各方支持修缮雕像、重修纪念馆。铜梁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工厂经营者、农村老人、在校学生等纷纷前往纪念馆捐款,纪念馆共收到来自各界的捐款6万元,同时还得到了当地政府拨款的25万元。

“在重修雕像的工艺方面,一开始我们面临锻铜、铸铜两种选择。”杨建国介绍,“后续经过比较,我们选择了铸铜工艺。这种工艺虽然成本更高,但能更好地复原雕像细节,更好地保护文物。”

为了将雕像修缮工作做到极致,纪念馆工作人员向雕像原作者赵树同请教,同时咨询了铜像病害领域的专家。当时,重庆具备人物塑像翻模工艺的厂家较少,纪念馆工作人员又赶往四川成都寻找当地厂家合作。

1992年3月,邱少云烈士雕像的铸造工作开始。1992年10月12日,邱少云牺牲40周年之际,铜梁各界人士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集会,纪念这位烈火中不朽的英雄。同时,重修的邱少云雕像和邱少云纪念碑落成。

全程参与整修工作的王成金说,看到重修的铜像和纪念碑,他倍感欣慰:“这些珍贵的文物保护好了,有利于我们把英雄的故事继续讲给后人听。”

不负烈士期望

“来到纪念馆工作前,我在西藏服役。当时,战友们问我从哪儿来,我说我从重庆铜梁来,他们都摇摇头,说没听过这个地方。”王成金说,“我说,那儿是邱少云的故乡,我从邱少云的故乡来,战友们肃然起敬。”

1987年,王成金转业来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工作,儿时的愿望成了真。此后,王成金在纪念馆干过保卫、会计、讲解员等各种岗位,后续担任纪念馆第9任馆长。在任期间,他曾与纪念馆工作人员一道,抬着邱少云事迹的展板,跋山涉水,在重庆20多个区县进行巡展,希望把英雄的故事传遍四方。

一次,一位穿着军装,胸前挂满军功章的抗美援朝老兵来到纪念馆参观,王成金接待了他。“老人来到纪念碑广场上,突然跪地大哭起来。他望着天空,喊着:‘邱少云同志,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呐!’”王成金说,那时的情景,让现场的人们纷纷流下眼泪。

2023年,王成金从纪念馆退休。“担任纪念馆馆长期间,我还担任了四川美术学院客座书法教授。退休后,到学校上课时,只要遇上学校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我就带着学生们写邱少云烈士有关的诗词,让大家感悟英雄精神,凝聚信仰力量。”王成金说。

朝鲜战场的硝烟,已散去70余年。这些年来,邱少云的精神始终激励着铜梁干部群众奋勇向前:

邱光忠追随二伯邱少云的足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改善西北荒漠等国家工程中作出贡献,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从军队退伍后,邱光忠还积极参与推动少云镇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为故乡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关溅小学是位于邱少云家乡——少云镇的一所乡村小学。学校教师刘明静于2007年开始,每天都护送家住河对岸的农村学生乘渡船上学、放学,风雨无阻。她坚持护送学生14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渡娘”老师。每每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坚持这么多年时,她都说是邱少云的英雄精神激励着她。

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村民欧祖兵曾在上海从事服装行业,于2022年回到家乡,发展家庭农场,带动周边10余户20多位村民就近务工,还长期帮助村里的低保户、残疾户,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

今朝,走进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只见于1992年重修的青铜材质邱少云雕像手持钢枪,坚毅地望向远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邱少云童年时凄风苦雨的旧社会相比,75年天翻地覆,如今的铜梁早已发生可喜的巨变。铜梁干部群众,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正在满怀希望的新时代砥砺前行。今朝盛景,足以告慰烈士英灵。


作者:冯驿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