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75人”︳天府可乐“重庆造”
1980年,原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今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重庆饮料厂共同开始研制可乐型饮料天府可乐。天府可乐是饮料界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定为国宴饮品,扭转了人们此前“汽水总是有损健康”的印象。
讲述人
钱黄,男,天府可乐(重庆)饮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天府可乐第五代传承人。
2022年12月29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破产清算公告。“天府可乐破产”的乌龙说法不胫而走,引发各界关注。
部分网友担忧天府可乐会不会退出市场,也有部分网友在该品牌网店进行“报复式”下单,抒发自己对这款“老字号”饮料的热爱。这款重庆汽水品牌,不经意间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天府可乐运营方回应,此次破产清算的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天府可乐早期的经营企业,此次破产清算并不会影响天府可乐的正常发展。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天府可乐凭借独有的中草药甜味红遍大江南北。许多80、90后重庆人惊喜发现,儿时在大街小巷都能买到的天府可乐,中途消失了十多年,近几年又出现在了商店的货架上。如今,拿起一瓶红色包装的天府可乐,人们还能从那独具特色的口味中,尝出这款重庆产饮料40多年的爬坡上坎、蜿蜒曲折的别样滋味。
用白芍开发可乐?
1978年8月31日,李培全乘车来到有200多位员工的重庆饮料厂。这年,他刚从部队退伍,被任命为这家饮料厂的厂长。
此时,重庆饮料厂已有40年历史。1938年,一位上海商人在重庆出资兴建了美华汽水厂。重庆解放后,美华汽水厂成为重庆饮食服务公司下属一家企业,专事制冰和汽水,还拥有自己的品牌产品。1977年,该汽水厂的车间搬迁至沙坪坝石坪桥,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饮料厂。
李培全刚到厂里的时候,厂里一共有两个车间,一个生产汽水,一个生产饴糖。但这个名为饮料厂的企业实际上每年只能生产100万瓶汽水,每年的产值不足10万元。“饮料厂主要的利润来源是给糖果厂提供半成品饴糖,实质上是作为糖果厂的一家上游原料供应商在运营。”富有开拓精神的李培全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也给李培全等企业家注入信心。
次年夏天,李培全开始在全国考察,希望能找到让饮料厂实现突飞猛进发展的灵感。在北京,李培全在旅游景点商店里见到了可口可乐。这一当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饮料,在北京景点受到游客热烈追捧。
李培全也花两毛钱买了一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刮起劲风的可口可乐,给他带来全新灵感。
当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遇难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1980年8月,该事故的处理意见出台,在各界都引发了一连串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国家医药总局在一个报告中提出,全国积压在库的中药白芍每年报损达4亿元之巨,时任中央领导人做出批示,要求对中药开发进行研究,更好地利用这些原材料。位于重庆的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也在研究单位之列。
李培全迅速联想到:能否用中药材白芍来开发可乐?“这个点子看上去并不疯狂,因为可口可乐不也是药剂师的配方产品吗?”李培全说。
中国人的可乐
1980年的一天,在重庆饮料厂工作的白峰来到南坪,想与当时的重庆日化研究所合作,研发这款李培全设想中的饮料。日化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想了半天也想不通日化研究和饮料有什么关系,便拒绝了白峰。
白峰的尝试失败了。他转头出来,正好遇见四川省中药研究院开发研究所所长陆天健。当时,中药研究院也在犯难——四川一些地区生产的白芍卖不出去,上级要求,研究院要想办法解决白芍的食品转化问题。需求对口,白峰和陆天健一拍即合。
就这样,重庆饮料厂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今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成立了重庆第一个科研生产联合体,目标是开发一款保健饮料。研究有三个目标:一是利用中药研究成果,使其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在世界可乐型饮料中独具特色;二是在风味和口感上达到国际可乐型饮料标准;三是全部选用国产天然原料。保健饮料产品开发了一年,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毒理试验和保健功能实验。在20世纪80年代,这样的开发手法是非常少见的。
第一批样品生产出来后,厂里送给专家品尝,专家评价了三个字:像可乐。这样的评价让李培全非常高兴,立即让厂里试投产。
1982年,天府可乐上市,成为第一款国产可乐。上市之初,这款口味还没有被中国人广泛接受,所以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李培全和同事去做市场调查,却被泼了冷水: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评价说,天府可乐喝起来像难以下咽的药品。不过,后续调查中,一些高校教授评价说:“这就是可乐。”这一评语又让李培全重拾信心。
1984年,天府可乐销售情况好转。1985年,天府可乐迎来销售高峰期,当年,这款饮料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点名表扬,还成为国宴餐桌上唯一的可乐味饮料,扭转了人们此前“汽水总是有损健康”的印象。从这一年开始,天府可乐开始向全国市场推广,重庆饮料厂更名为重庆饮料可乐饮料工业公司。1988年,天府可乐在全国设置了108家分厂,公司更名为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成为重庆仅有的两家名字冠有“中”字头的企业之一。这几年里,天府可乐进入全国饮料企业产销量排名前五、可乐味饮料产销量第一。
10年时间,天府可乐已经从一个总值100多万元的小厂,跃升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企业。
落而再起
命运的转折点不期而至——1994年,天府可乐与行业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百事可乐“联姻”。
百事可乐承诺,将让天府可乐成为世界名牌。
“成立合资公司发展,本来是想让天府可乐这一红火的牌子发展更好,可没想到却成了天府可乐命运的转折点。”天府可乐(重庆)饮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钱黄说。
钱黄1984年来到重庆饮料厂工作,今年是他在天府可乐工作的第40个年头。他回忆,1994年,百事可乐公司与天府可乐公司在重庆正式合资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未遵守生产天府可乐占50%份额的承诺(其中百事可乐公司占合资公司60%的股权,天府可乐公司拥有余下的40%股权),逐年减少天府可乐产量。
2005年,该公司生产的天府可乐产量仅为1%,累计亏损超过7000万元,中方公司成为特困企业。
这段日子里,许多曾喜爱天府可乐的重庆市民发现,自己的记忆像是缺失了一块。
2008年起,天府可乐集团开始向百事可乐公司索回品牌,此时年过七旬的李培全,参与研发的陆天健等四处奔走呼吁,钱黄和几百名困难职工参与了维权行动。
2009年,天府可乐公司以“长期非法占有技术秘密,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百事可乐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并立即归还“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档案,同时赔偿损失100万元。2010年,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判决重庆百事天府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其从原告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取得的天府可乐配方,但驳回原告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的其他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原告被告双方均表示同意。2010年12月30日,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停止使用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将相关配方归还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此后3年里,天府可乐又拿回了商标。
2016年3月,市面上又能见到天府可乐的身影。重新亮相的天府可乐,外包装主色调为“中国红”,并且附上了天府可乐品牌大事记,淡淡的中药味混合着甜甜的可乐清香,在重庆消费者中产生了巨大的情怀效应。
回归之路也并非坦途。钱黄说,2016年复出的天府可乐,将市场运营业务外包出去,结果很不理想。在2016年至2017年天府可乐复出的头两年,天府可乐就亏损了3000多万元。
2018年,通过引入新投资者,将生产配方、商标等收回,成立天府可乐(重庆)饮品有限公司,天府可乐再度焕发生机。上文提到的“天府可乐破产”,其实是将原经营企业注册破产。
2024年,天府可乐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我们将继续立足重庆本地市场,在流通、餐饮、电商等领域深耕厚植,把这一重庆产饮料品牌发展好。”钱黄说,“重庆天府可乐品牌从成立至今有40多年历史了,我希望它能继续发扬重庆人的精神,爬坡上坎,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者:冯驿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