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报》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七一网/《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1-12-09 17:21:05《挺进报》第12期(重庆市档案馆供图)
重庆市档案馆珍藏了一组1947年创办的中共重庆市委的机关报——《挺进报》。这组泛黄的小报背后,述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去。
抗战胜利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四川省委的领导下,重庆出版了一本“灰皮红心”的杂志《彷徨》,有关工作人员主要有蒋一苇、刘镕铸、陈然等。1947年3月初,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被迫撤回延安后,《彷徨》失去了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这时的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不少人感到苦闷、焦虑,甚至悲观失望。为了让党员和进步群众听到党的声音,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陈然等人决心继续把《彷徨》办下去,隐蔽下来,以待时机,同时积极寻找重庆地方党组织。
4月的一天,陈然等人在邮箱中收到从香港寄来的《新华通讯稿》,上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的消息。他们如获至宝,以后每收到《新华通讯稿》就摘编刻印成油印小报,在可靠的同志中传阅。这份没有取名的油印小报引起了中共重庆市委的注意,市委派市委委员彭咏梧与刘镕铸联系,决定以该小报为基础,出版市委地下机关报,仍由陈然等负责筹办。经商议,他们将报名定为《挺进报》,并成立了《挺进报》特支。此后,为保证《挺进报》的资讯来源,重庆地下党组织又成立电台特支,专门收听新华社的广播电讯稿,并抄录下来,交给市委转《挺进报》特支。1947年7月,《挺进报》第1期问世。
《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地位于今重庆市南岸区野猫溪正街31号中粮公司机器厂的一个修配车间,车间楼上就是陈然的家。按照分工,刘镕铸任《挺进报》特支书记并负责物品采购和发行,蒋一苇住在陈然家专职从事编辑和刻写,陈然白天是机器厂的管理员,晚上则负责印刷《挺进报》。
为避免敌人搜查,印刷不能用油印机,而是将蜡纸用图钉钉在桌上,用竹片代替油印滚筒,在蜡纸上刮印,印完后烧掉竹片,不留下任何痕迹。
刘镕铸直接联系一批人做发行工作,有时也通过邮寄传递,但主要渠道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地下交通传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发行网。大批党员、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挺进报》的发行工作,使党的声音从长江南岸传给全市党员和可靠的外围积极分子。
《挺进报》前期主要刊登党中央文件、战讯和各地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消息。1948年2月,根据川东临委的指示,《挺进报》改变发行方针,少在内部传看,通过各种渠道送到国民党军政人员手里。内容也作了调整,除报道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外,还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开导、警告敌特人员的内容,发挥对敌攻心、瓦解动摇敌人的作用。此时的《挺进报》成为川东临委和重庆市委团结群众进行反蒋斗争的有力武器,但这些非常规的发行和宣传,冒着极大的风险,为敌特的强力侦缉提供了线索。
1948年3月,地下党员陈柏林在阅读、传递《挺进报》时,被伪装成进步青年的特务发现,导致陈柏林及其上级中共重庆城区支部书记任达哉被捕。任达哉随后叛变,间接导致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被捕并相继叛变。
由于叛徒出卖,4月20日,陈然在家中被捕,并在其住处搜出尚未发出的第23期《挺进报》。至此,《挺进报》特支遭到破坏,被迫停刊。陈然等同志被捕后,在监狱中、刑场上,继续坚持斗争、传播真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与坚贞气节。
《挺进报》从1947年7月开始出刊,到1948年4月被破坏,共出了23期,创办时间不过数月。但在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山城,它像插入敌人心脏的匕首,撕裂了黎明前的黑暗,震撼了敌人,教育了同志,鼓舞了群众。
《挺进报》创刊和斗争的历史,是重庆地方党史上的重要篇章,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周神青 唐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