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战斗英雄谭炳云:不教美军越汉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14 08:34:33

谭炳云(江津区档案馆供图)

1922年冬,谭炳云出生在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的一个贫苦家庭。

1949年1月,谭炳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他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因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荣立三等功。1950年8月,在部队首长和战友的见证下,谭炳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11月,谭炳云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进入朝鲜。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战役后期,美军趁志愿军休整之机,集结美二师并以一八七空降团为先头部队,向麟蹄、阳口一线进犯,企图切断我军后撤之路,围歼我南汉江部队、机关和后勤部门。情况万分危急,我军火速撤离。在连续九次请战后,连指挥所将掩护部队安全转移的任务交给了谭炳云任班长的七连四班。

1951年5月23日,“黄昏后,谭炳云带领着全班摸下山脚……携带着二十个手雷、一支冲锋枪和作业工具,在山脚相距百米远处的公路旁,构筑了两个防炮洞……最后才又回到反坦克的工事里,和战士张北友、毛和研究着打坦克的技术动作。”这是谭炳云立功档案中记录的一段文字。5月24日清晨,谭炳云被美军飞机轰炸的爆炸声惊醒。他让战士们留在山腰上的战壕里打掩护,自己则带着张北友下了公路。

敌人的两辆坦克沿公路缓缓驶来。谭炳云紧紧盯着两辆坦克,寻找出击的最佳时机。当第一辆坦克距离隐蔽工事只有几十米时,谭炳云猛地跃出工事,将一颗手雷扔向坦克炮塔。尽管坦克炮塔损坏了,但坦克仍在向前行驶。谭炳云赶紧扔出第二颗手雷,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军坦克彻底不动了。但由于距离爆破目标太近,他被手雷的碎片击中头部,鲜血长流。

就在这时,敌军的第二辆坦克又来了。眼看坦克越来越近,谭炳云强忍剧痛,再次匍匐到坦克旁边,与张北友配合又扔出一颗手雷,第二辆坦克也熄了火。但坦克里的敌人并没有被消灭,他们慌乱地掀开炮塔盖子,企图逃命。谭炳云眼疾手快,端起冲锋枪射击,最先冒头的敌人瞬间毙命。第二个敌人相当狡猾,顶着同伴的尸体开始反击,张北友中弹受伤。谭炳云冒着枪林弹雨,跳上坦克,朝着驾驶舱内扫射,消灭了敌人。

随后,谭炳云带领其余战士又成功炸毁了敌军两辆汽车,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

由于两辆坦克被炸毁,敌军又恐惧夜战,坦克部队向后撤退了大段距离,利用炮火覆盖金化东南390高地。趁着炮击的间隙,谭炳云从坑道送走了受伤的张北友,独自一人坚守在工事里。

天逐渐亮了,敌军开始清理道路,准备再次前进。得到撤退命令的谭炳云,最后投掷了一颗手雷,把最前面的一辆坦克炸毁,成功撤退。

在此次战斗中,谭炳云歼敌数名,炸毁三辆美军坦克、拦截美军坦克部队整整八个小时。据《陆军第27集团军军史》记载,第27军军长彭德清高度赞扬谭炳云,说他是孤胆英雄。1951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谭炳云记特等功,并授予其“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3年冬,谭炳云复员回到家乡。他将功名深藏心底,在江津民政局默默工作。

谭炳云的三儿子谭勇从小看着《志愿军英雄传》长大。“书里第一位介绍的是黄继光烈士,第二位便是我父亲!”提起谭炳云,谭勇充满了骄傲。他说,父亲从来不会主动在家人面前谈起自己的英雄事迹,更不允许他们在外面炫耀。“父亲常说,是党教育培养了他,比起将性命留在战场上的兄弟,他个人的荣誉不算什么。”

在江津民政局工作期间,谭炳云长期待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火葬场。火葬场建成之初,因为忌讳,没人愿意去接触死人。谭炳云便套上工装,亲自拉着板车运送尸体。过春节,谭炳云主动让大家回家团聚,自己独自坚守在工作岗位。

2001年7月15日,78岁的谭炳云因病去世。追悼会上,上千群众自发前来送别老英雄。

从入党到去世,50余年里,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工作岗位,谭炳云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像谭炳云这样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英雄,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山河大地。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唐浚中 周神青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