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
1949年5月,中央命令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简称“西南服务团”)应运而生,主要任务是接管地方、建立政权,其中约3000名随团成员,从1949年10月1日深夜启程,跋涉千里,于12月初进入重庆,大部分人就此扎根,用一生参与并见证了重庆解放及其后数十年的发展变迁。
1950年7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改变市区部分街道名称的布告中,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后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951年7月1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开工奠基,次年建成开园。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建成的第三座大城市文化宫,此后70余年,文化宫成为一个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宣传培训的重要活动场所。
1952年6月13日,全长505千米的成渝铁路全线贯通。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典礼在成都和重庆同时举行。成渝铁路是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贯通堪称中国筑路史上的传奇。成渝铁路的建成,实现了四川人民半个世纪的夙愿,深刻地改变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1953年1月23日,重庆507火力发电厂(今重庆发电厂)开工。重庆507火力发电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西南地区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火力发电厂,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建设项目之一。
1951年6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原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破土兴建,经过建设大军近3年的艰苦鏖战,于1954年4月竣工。人民大礼堂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是重庆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在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辖: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1998年,由广大重庆群众票选,经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首届“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设立。该奖是由重庆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全市最高综合性荣誉奖。
1999年5月23日,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现重庆市高新区西永街道)中学初三年级三班女生陈渝,为救老人被列车挂成重伤。同年6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陈渝“舍己救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6月30日,教育部授予陈渝“见义勇为好学生”称号。
2000年12月16日,渝怀铁路开工建设,于2005年4月竣工,2007年4月18日全线开通货运和客运业务。作为西部大开发“2号”特大工程,渝怀铁路西起重庆市,东抵湖南省怀化市,全长624.523公里,被誉为重庆东南方向的“黄金路”。
2001年,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及代表性建筑重庆市渝中区桂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月,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瞿塘峡夔门摩崖题刻搬迁工程正式启动。12幅题刻将分别被切割安置、原地保护和翻模复制,人工复制品将保存于下游500米的另一处悬崖上。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2023年除夕夜,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展在重庆市南岸区长嘉汇弹子石广场、江北区江北城街道聚贤岩广场举行,为人们呈现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
2024年4月22日,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作为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伍成莉向总书记介绍了这两年社区的发展情况和居民生活发生的变化。